一場涉及近12萬輛電動車的召回行動,將小米汽車推至輿論漩渦中心。9月1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披露,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因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在“極端特殊場景”下存在風險,主動備案召回計劃。據悉,此次召回覆蓋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期間生產的小米SU7標準版部分車型,總量高達116,887輛。
盡管官方通報未直接提及具體事故,但這一動作恰發生在安徽某高速路段發生一起疑似與智能駕駛相關碰撞事件后。多方跡象表明,此次大規模召回與近期頻發的輔助駕駛系統安全隱患密切相關。
根據備案信息,此次召回分為兩個批次:
召回編號S2025M0149I:涉及XMA7000MBEVR2和XMA7000MBEVR2車型(小米自己工廠生產的小米SU7標準版),共計98462輛。
召回編號S2025M0150I:涉及BJ7000MBEVR2車型(北汽代工生產的小米SU7標準版),共計18425輛。
根據小米汽車官微公告,目前小米汽車已經開啟OTA秋季大版本升級(澎湃OS 1.10.0),小米SU7已經開始推送。
問題核心直指L2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官方稱,在極端特殊場景下,系統對環境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若駕駛員未能及時干預,可能增加碰撞風險,這與安徽事故中車輛的表現有著相似之處。
今年3月29日,在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樅陽至祁門路段,一輛小米 SU7 發生事故,瞬間吞噬了車內 3 名年輕鮮活的生命。據后續調查披露,事發時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屬于L2級智能輔助駕駛),以116km/h的速度風馳電掣。當時事發路段因施工封閉車道,車輛改至逆向車道行駛。車輛檢測到障礙物后,雖及時發出提醒并減速,駕駛員也迅速接管進入人駕狀態,試圖減速并轉向避險,可最終仍未能阻止悲劇發生,車輛還是與隔離帶水泥樁猛烈碰撞,碰撞前系統確認時速約97km/h 。
業內人士分析,事故場景與召回描述中“極端特殊場景”高度吻合——可能包括急彎、臨時障礙物、惡劣天氣或復雜車道線等狀況。這類場景下,系統若未能精準識別或決策延遲,即可能導致車輛失控。
這已經是小米的第二次召回,2024年11月,多位小米SU7車主在社交平臺爆料,車輛在使用自動泊車功能時出現嚴重故障,無視周圍障礙物,徑直撞向墻壁、柱子等。小米方面回應稱是云端服務偶發故障引起的軟件授時同步異常,隨后通過云端服務實施防范措施,并在智能泊車輔助中加入冗余保護策略。今年1月24日,小米汽車就曾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4年11月26日生產的部分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共計30931 臺,原因正是軟件策略問題影響智能泊車輔助功能對靜態障礙物的探測,增加碰撞風險 。
小米并非首家因輔助駕駛問題召回的車企,特斯拉、小鵬、理想等均曾因類似問題啟動OTA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