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場莊嚴肅穆、氣勢恢宏的紀念活動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對歷史的深切緬懷,更向世界傳遞出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的強烈信號,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
多家外媒稱,此次閱兵是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成就的集中展示,彰顯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堅定意志,以及作為負責任大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建設性作用。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寫道,在中國,“人們熱情地揮舞著中國國旗,社交媒體用戶在網上表達了巨大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該媒體將此次活動稱為“大規模閱兵式”,指出其充分展現了“現代化進程中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實力”;尖端武器系統的集中亮相和宏大的活動規模,有力印證了中國領導人在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方面的戰略遠見與領導力。
美國《華盛頓郵報》強調閱兵傳遞的戰略信號,援引專家觀點指出,中國通過此次閱兵明確傳遞出“軍事脅迫中國絕無可能”的信息。報道盛贊受閱部隊整齊劃一的隊列和新一代武器裝備的震撼亮相,認為這體現了中國在復雜國際環境下捍衛國家主權的自信。美聯社從歷史維度切入,稱閱兵是“二戰中飽受摧殘的國家展現力量的時刻”,既緬懷歷史、告慰英烈,又展望未來、宣示和平,有效凝聚了國內外共識,提醒世界不可忽視中國為盟軍最終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
印度《印度教徒報》積極評價閱兵活動,認為這是中國“展示現代武器”“彰顯全球影響力與軍事實力”的重要契機。報道特別指出,多國領導人及代表的出席,凸顯了中國的外交實力;此次活動是促進國際團結協作、共謀和平發展的高端平臺。美國雅虎新聞網同樣聚焦多國政要的參與,強調他們見證了中國最新型尖端武器的展示,還著重介紹了高超音速導彈、無人作戰系統等技術創新成果,將其視為中國崛起為全球國防科技領軍者的重要標志。
路透社深入解讀中國領導人在本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稱其“警示世界面臨和平與戰爭的抉擇”,呼吁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報道認為,盛大的閱兵規模與廣泛的國際參與,共同構成中國致力于構建公平正義的多極世界秩序的莊嚴宣言。
聚焦亞洲事務的日本《外交官》雜志稱,閱兵展示了“新一代武器裝備”和“中國軍隊結構的新格局”,認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顯著提升了解放軍的作戰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其“維護世界和平”的實力。該刊指出,俄羅斯總統普京、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等重要人物的出席具有外交里程碑意義,充分反映出中國在地區乃至全球穩定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記者看到,北京用鮮花和帶有“1945-2025”字樣的標牌裝飾道路,天安門廣場上架設了巨大的觀禮臺,這些都顯示出紀念活動的隆重氣氛。該報稱,抗日戰爭是中國民族基因的組成部分;沒有這場偉大的勝利,就不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也不會有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地位。
“看看咱們國家的飛機……無人敢輕易挑釁它們。”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92歲高齡的楊化烽講述了自己參加抗日戰爭的經歷和對國家崛起的深切感受。在日本放送協會等媒體記者的鏡頭中,這位92歲的抗戰老兵胸前掛滿獎牌,滿懷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