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來10年將建成1300個公園

市規自委發布公園游憩體系專項規劃
北京未來10年將建成1300個公園
北京已邁入“千園之城”行列,站在新的起點上,市民對高品質公園游憩的需求日益增長。9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獲悉,《北京公園游憩體系專項規劃(2025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規劃》明確未來十年將以“公園—綠道—活力圈—活力群”為核心框架,到2035年建成1300個公園,推動北京從 “千園之城”向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獨具文化魅力的“大花園”轉型,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注入綠色動能。
·重點·
從“千園”到“一個大花園”
2035年北京將建成1300個公園
此次發布的《規劃》,不僅是服務國際一流和諧之都建設的重要舉措,更是推動花園城市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抓手,也是統籌全市公園游憩體系建設和發展的綱領。《規劃》提出,從“千園”到“一個大花園”,把北京建設成為布局均衡、活力多元、全民共享、獨具文化魅力的大花園。
為實現“一個大花園”的目標,《規劃》明確了“兩步走” 的發展目標。到2030年,全市各類公園達1200個,全市綠道總長度達到7000公里以上,構建完成城市級公園游憩活力圈25個、地區級公園游憩活力圈60個、社區級公園游憩活力圈若干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園游憩活力群建設初現雛形。到2035年,全市各類公園達1300個,綠道系統建設基本完善,構建完成城市級公園游憩活力圈43個、地區級公園游憩活力圈100個,社區級公園游憩活力圈建設趨于完善,形成公園游憩活力圈體系,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園游憩活力群。
·看點·
創新四級空間布局
十七片游憩活力群展示北京“綠色名片”
在空間布局上,《規劃》創新性提出構建由“公園—綠道—活力圈—活力群”組成的公園游憩體系。其中,“活力圈”將分為城市級、地區級、社區級三個層級,并根據功能定位劃分為生態休閑、文化體驗、特色娛樂、日常綜合四種類型,首批將重點打造43個城市級、100個地區級公園游憩活力圈,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多元化游憩服務。
而“游憩活力群”則是由游憩活力圈聚集形成的,將塑造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和美譽度的公園游憩魅力名片。《規劃》明確,首批將構建十七片活力群,既包括傳統中軸線、奧森—北中軸、三山五園等位于花園城市精華片區的核心區域,也涵蓋永定河—大興機場門戶樞紐、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等首都圈重點區域。這些活力群將通過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效應,成為展示北京城市魅力的“綠色名片”。
·亮點·
多元場景營造+精準區域指引
讓市民共享游憩紅利
為滿足市民多元需求,《規劃》提出以公園游憩活力圈為單元,推動“園景”向“場景” 轉換,植入兒童游樂、文藝展演、體育運動、市集消費等多元模塊,打造“可靜憩、可活動、可觀賞、可游覽、可體驗、可消費”的復合型游憩空間。
同時,將劃定高點視廊、廣角視廊、線性視廊、動線視廊四類100余條景觀視廊,推動公園綠道與歷史文化、商圈資源融合,打造文化探訪、濱水休閑、活力消費等特色游線,促進公園內外景觀互動與互聯互通。
在區域實施層面,《規劃》針對不同區域制定了差異化指引:核心區將營造“靜美游憩氛圍”,打造10條文化探訪游線、8條古樹主題游線;中心城區聚焦“提升多元游憩活力”,重點培育亮馬河、涼水河等濱水游線及三里屯、新首鋼等消費游線;城市副中心將建設“綜合游憩示范區”,以大運河、溫榆河為核心構建濱水游線,環球影城和運河商務區等消費游線;多點地區和生態涵養區則分別突出“大地田園體驗”與“大山大河魅力”,讓不同區域的市民都能享受到專屬的綠色游憩空間。
·延伸·
全市公園三分之二
已實現無界融通
在北京,推窗見綠、推窗見景正成為現實,綠色正成為這座超大城市的底色。2024年,全市新增城市綠地200公頃,建成綠道500公里,讓市民在繁華都市中輕松暢享綠意美景。新建休閑公園及城市森林15處、口袋公園小微綠地50處、林蔭路20處、花園村莊4個,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1%,多元化的花園場景,推動綠色生態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
截至2024年年底,北京全市公園總數已達1100個,三分之二的公園實現無界融通,“千園之城”底色更加靚麗,市民綠色福祉持續提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小區、陽臺和屋頂的綠化,建成社區微花園30處、生境花園9處,“人人是園丁”的全民共建共享格局初現。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編輯:于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