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小便门”气味还没散尽,奶茶店的小料里,又被人加了“洗脚水”
海底捞的“小便门”事件,一股子气味还没散尽,奶茶店的小料里,又被人加了“洗脚水”,餐饮店怎么才能确保干净放心呢?网上热传的一段视频显示,9号,在广东深圳的一家奶茶店里,一名员工把拖鞋放进珍珠小料里面搅拌,然后赤手抓起,放进一个个正在制作奶茶的杯子里,这滋味,想想都让人酸爽、反胃。奶茶店老板说,涉事的是一名刚招进来的员工,上岗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做出了这件烂事。事发后,店家把锅碗瓢盆和原材料都处理掉了,并关店整改,涉事员工被警方带走。
由于视频里的杯子上出现了“贡茶”两个字,东方贡茶也赶紧出面澄清说,“贡茶”是品类名称,涉事门店不是它们的连锁店。声明里带着强烈的情绪输出,警告放拖鞋这样的肇事者“彻底滚出”食品行业。其实,“滚出去”远远不够,“抓进去”才是起步,“罚得痛”才有疗效。有人认为,此人自己惹事,自己拍视频,是为了博流量、博出位;也有人猜测,肇事者的心理、人格可能异于常人。具体动机需要警方调查得出定论,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对于公众健康的危害不可轻饶。海底捞“小便门”肇事者被万的标杆,刚刚树起来,这位奶茶店的拖鞋主人,可以看看前面的“榜样”,摸摸自己的钱包够不够赔,摸摸自己的脑袋,长不长记性。
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不过下一句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餐饮店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员工的“新进来”,自己是“防不胜防”,因为“防”是商家不能推卸的责任。新招的员工,用人单位有没有知根知底?或者说,即使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新员工一上手就零距离接触原材料,接触奶茶的制作流程,用人者有没有必要的考察、监管。如果该做的防范措施做到位了,不管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其实都不应该有太多机会,把拖鞋放进食材里。即使有人下了脏手,不需要肇事者自拍自乐,店家也能更快、更主动地发现,把“拖鞋水”挡在消费者之外,这也是餐饮商家该长的记性。